[潍坊汽车在线] 刚刚结束的国家主席习近平欧洲之行可谓是“汽车之旅”,留下了“42454”等一串数字:4天访问2家工厂(大众汽车总部、沃尔沃比利时根特工厂),见证4个项目签约,5家中国领军车企(上汽、东风、一汽、北汽、华晨)与4家欧洲巨头车企(大众、标致雪铁龙、戴姆勒、宝马)强强加深合作。
这类国际交流自然是以合资合作为主题,但引起我思考的却是一个“自主”细节,在沃尔沃根特工厂,企业负责人把一个手工打造的“中国红”汽车模型赠送给习近平。在海外看到中国红,是多么的亲近,不知您的眼前是否会浮现出红色的宫墙、高挂的红灯笼,想起春联的喜庆,忆起婚礼的幸福,甚至想起红色的革命史或东方社会主义的色彩。
近年来,中国与世界车企的合资合作已经步入了新阶段,已经由单向引进海外资本技术向海外输出资本转变。但是,在我们汽车产品中,代表民族文化的东西却越来越少。
难道我们民族的元素不被世界所认可吗?非也!其实,我们的汉语、中餐、服装在海外都有很强的影响力。想起今年冯氏春节联欢晚会的一大亮点,就是匈牙利舞者带给我们的《中国元素》节目,用无声的语言带给我们最大震撼,甚至超越了语言类节目。在匈牙利朋友眼中、在他们的肢体语言下,长城、铜车马、天坛、熊猫这些就是中国符号、中国特征、中国象征,其实这也是对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肯定。
方向:汽车合资大潮下毋忘中国元素设计
试图在汽车设计中增加中国元素
可是,我们的汽车人在汽车设计上确实不够自信。党的十八大报告鲜明提出了要坚定道路自信、理论自信、制度自信,对于包括汽车产业在内的各民族产业发展上,我们也要有产业自信、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。
运用传统文化进行汽车设计的工作,在改革开放以前的三十年比改革开放后的三十年做的还要好。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下,我们更能清醒知道我们文化因素的存在,并大胆运用到汽车设计中去。在1958年那一年,仅仅用了33天的设计,中国第一辆具有民族特征的红旗高级轿车就诞生了。水箱格栅呈扇面形状,尾灯是宫灯式,仪表盘用上了福建一种工艺复杂、但视觉效果极佳名为“赤宝砂”的传统工艺漆,座椅等车内饰板布满了富丽华贵的杭州云纹织锦。我认为只有这样内外装饰的车才可以拍着胸脯说是中国车。
改革开放后,我们却迷失在洋文化中。中国车企对意大利、英国、法国汽车造型设计顶礼膜拜,甚至还要以韩国汽车设计为师,直接造成中国一些车型频频抄袭国外车型丑闻的发生,这些不争气的车企大都是底气不足、没钱请人设计,又急于求成的中国车企,而稍有些实力的车企则以到海外设立设计中心为荣。我并不是完全反对学习欧美汽车设计文化,只是不能完全忘记自我,没有作为中国人的文化责任和担当。
在汽车设计上体现中国元素也并不是无从下手,包括车灯和格栅整体的车身前脸可以考虑中国桥梁的抽象化外形,以及前后左右的车窗、后视镜甚至轮毂辐条的形状也有很多可以对标设计的中国元素形象,水箱格栅和车内空调孔都可以考虑镂空造型的多样化,各类内饰材质可以多选用红木、桃木、玉石、陶瓷、丝绸等国人偏好材质,内饰的缝合线多考虑用中国的各式针法。
汽车设计中的传统元素不仅包括外部造型、内外饰品的材质和工艺方法,也包括品牌、商标、车标中多采用传统文化。这些元素往往是与所在国家的自然地理、人文历史、民族宗教、社会文化紧密相关。
从外形上看,民族元素不仅取自于传统文化,有时一种汽车工业设计风格的坚持本身又会成为新的民族元素,特别是在足够长时间、足够的产品数量积累支撑下更会促成这种可能。最为典型的是大众甲壳虫,甲壳虫从1938年起生产70多年来累计销量已达2200多万辆,到目前任何品牌的单一车型销量尚无法企及,“甲壳虫”已经形成了一种历史记忆,并传承到现在。同样,1908年福特T型车是又一个经典,累计销量也达1500多万辆。在近期,能够成为一个国家文化特征的还有英国伦敦的“黑出租”。
以品牌讲,新中国汽车产业创业之初,从小红旗到大红旗、凤凰、井岗山、解放、东风都有十足的中国味道。目前,比较典型的民族品牌尚存长城、长安、华晨、江淮、吉利、黄海、中华等,除吉利外以地名居多,但是有些自主品牌取的名字不中不洋,甚至取了一个彻头彻尾的洋名。
就车标论,许多国外品牌的车标寓意取自古神话,但比起古希腊雅典文化,中华文化更为悠久、更有内涵,但是我们的车企基本上是无视。如果让没有任何汽车品牌知识积累的人仅凭车标图形判断国别,可能只有江淮汽车的五星、长城汽车的烽火台让人看出来像是中国车。相比广泛运用字母的国内外车标,运用汉字的也少之又少,只有中华汽车的“中”字、北汽的“北”字、一汽的“1”与“汽”的组合。
再看颜色,除了中国红外,青花蓝、琉璃黄、长城灰、水墨黑、玉脂白也都是典型的中国色彩。
近两三年,合资品牌为了实现更大的市场图谋,都在暗暗打文化牌,不仅推出合资自主品牌,还在中国文化上煞费苦心,比如华晨宝马自主品牌取名“之诺”就有地道的古文范儿,上汽通用五菱的“宝骏”能让人想起徐悲鸿大师。
作为中国的车企,中国的汽车设计人,我们需要的做的事太多太多,其实也并不难,关键是你是否往这个角度想,有没有文化自信!!!
全国首例极限拉伸试验车型——一汽欧朗在打造车身安全方面颇为用心:整车3 ...[详细]